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名片与微信-亿软阁软件圈

图片[1]-名片与微信-亿软阁软件园

我国古代就有名片,那时叫“名帖”或“名刺”,是一个人去谒见另一个人表明身份的说明。古代官员之间的往来就要用名刺,一个官员去拜见另一个官员,先向门房提交名刺,名刺上写有姓名、官衔、籍贯等,门房拿了名刺呈上主人,主人看了,如果官职比自己高,就要出门迎接;如果官职比他低,他就让门房引见。民间交往少有用名片的。

解放以后,工作人员来往就不用名片了,而是用介绍信,介绍人员的姓名、办什么事务。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外交往多起来了,又开始用起名片来。用名片最多的是日本人。我在接待日本访问团时,发现他们一见面,就拿出一叠名片,给接待者每人一张。为此,我1980年访问日本,也就做起名片来。后来到欧美国家,发现他们也用名片。有名片确实方便,不仅能记住对方的名字,还便于以后的交往。

不仅在国际交往中用名片,国内也流行起来。我发现,外国朋友的名片比较简单,一般就印有姓名、工作单位、通讯地址。而中国人的名片,有的人写得很复杂,把他所担任的专职兼职都写上。正面写不完,背面还写一大串,有的还是两张叠加。中国人还特别注重写明本人的官职、级别,一定要把什么处长、厅长写上。有一次某省副厅长访问美国,在名片后面加了一个括弧,里面写上“正厅”二字。在美国遇到一位台湾同胞,他以为“正厅”二字是该人的字号。中国的文人过去都有名和字,而且习惯称对方的字以表尊重。所以台湾同胞就称呼那位老兄为“正厅先生”,闹了一个大笑话。

近些年来名片用得少了。人们一见面就拿出手机来问:“能不能加你微信?”于是就互相在手机里找出微信二维码,扫一扫,互相就认识了,可以通讯聊天了。但是微信有一个麻烦,大多微信不用真实姓名,用的代号五花八门,有飞禽走兽、有花木虫鱼、有文学雅句、有豪言壮语,还有外文字母,不一而足。有时想找一位朋友通讯,在几百个微信号里头好半天才能找到。

名片也好,微信也好,都是为了便于交往。但多了也找来许多麻烦。几十年来我收到的名片就积累了好几千张,有的就见过一次面,后来也从来没有来往过;有的工作已有变动,通讯方式也都变了,旧的名片也就无用了。处理这些名片却是一件伤脑筋的事。随便扔掉吧,怕泄露朋友信息。只好购了一台粉碎机,把旧名片粉碎掉。微信里几百上千个名片怎么办?现在的办法是,把经常往来的亲戚朋友分类组成微信群。但也有问题,有些事不想让群里的人都知道,还是要找到通讯人的微信。有时想与好友讲点私密语,一不小心发到群里了,等到发现已无法撤回,弄得很尴尬。总之,什么事都有两面性,有利有弊,只好在运用中去找方便吧。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

《中国教育报》2021年07月17日第4版

作者:顾明远

来源: 中国教育报

<

打赏
这些信息可能会帮助到你: 加盟代理 | 软件问题答疑 | 网站装修推广 | 下单商城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名片与微信-亿软阁软件圈》
文章链接:https://dk.tkcdk.cn/14438.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和软件均来自于互联网渠道,只整合营销类软件-简单趣味娱乐软件其他危害社会软件客户绕行-免开尊口共同打造健康营销-绿色的微商环境
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合理使用,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
投诉侵权邮箱:520lab@2018lab.club 或联系QQ:321679717
分享到: 更多 (0)

亿软阁微营销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