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四川资阳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发布紧急预警,近日资阳市发现全新的电信网络诈骗作案手法。
与常规诈骗案件不同的是,骗子冒用当地领导的旗号,诈骗目标是下辖的基层干部和企业老板。据预警披露,诈骗分子冒充县委书记、县长等领导,使用企业微信,将头像修改为领导头像,建立所谓的“政府、企业交流管理群”,将当地企业主、商家、承建商等拉进群聊,同时通过群内人员拉其他相关行业人员进群。待当事人进群以后诈骗分子立即将其禁言,无法在群内发送信息,为下一步通过私聊进行诈骗做铺垫。红星新闻记者向资阳市相关部门核实到,该诈骗案件发生在资阳市乐至县。
资阳市公安局反诈中心发布紧急预警
事实上,类似的诈骗案件在全国多地“冒头”。
去年10月,山西吕梁市公安局通过官方微信发布消息称,9月以来,吕梁市岚县、柳林县、中阳县等地相继出现了“假书记”骗局,多名不明真相的市民上当被骗,被骗总额高达200余万元。据报道,受害者中包括当地村支书、企业老板、县委领导等,其中一家农产品加工公司的老板在对方的诱骗下,短短一天时间转账85万元。同月,安徽蒙城县反电诈中心也发布了紧急预警。更早的9月,湖南龙山县公安局发布警情通报称共接到此类报警4起。
让很多人没想到的是,精心筹谋诈骗圈套的“幕后人”往往年纪较轻。吕梁市公安局侦办的案件中,4名涉案人员年龄都偏低,在18岁到30岁之间,对网络很熟悉。但他们在诱捕目标时却显得相当老辣。“他们利用了人们想和领导沟通亲近、疏通关系的心理,实施诈骗。”一名办案警官表示。
山西:多地连续出现冒充县委书记诈骗案
从湖南省益阳市公安局资阳分局在去年12月底的一次官方微信推送,可以看到这类案件更为详细的细节。结合其他案件,极易发现其中的诈骗套路。
“领导”从政务公开信息中截取图片作为微信头像,主动添加目标人群的微信并表明身份。不管是基层干部还是企业老板,他们正愁没有渠道认识领导、争取资源,这送上门来的“领导”虽然让人诧异,却也是正中下怀。
添加好友后,“领导”的诱捕步步为营。先要嘱咐几句工作进展、事业发展,话虽不多却体现出“领导”的关心关怀。待取得一定信任后,“领导”还要抛出“诱饵”,暗示能给予一定好处。直到几天后,“领导”才会有意无意地提出“帮忙”的请求——亲戚需要借钱、不方便从私人账户为亲戚转账,请求对方帮忙代办。为了攻破对方最后的心防,“领导”还要先“转账”给对方,并提供虚假的转账截图。这时,被诱捕的目标人群放下心,哪怕数十万的代办款项也是实时转账过去。“县委书记的忙,我能不帮吗?”一位企业老板回想受骗过程,觉得对方是县委书记,急着用钱,而且是对方先把钱打过来,就信以为真。
“领导”的套路被公安机关侦破后,等待他们的,就是法律的审判。
据报道,2016年王某某冒充徽县县委书记以借款为名诈骗90万元,法院以诈骗罪判处王某某有期徒刑11年。
2019年7月,湖南平江县吴某因冒充省委领导秘书让一些单位干部、老板为其安排吃饭、住宿等,被法院判刑。
“这些假冒他人身份者狐假虎威,打着领导旗号,干着非法勾当,小至索要财物、骗吃骗喝、推销产品,大至承包工程项目、推荐干部、跑官要官,损害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声望,侵蚀国家和人民利益,影响恶劣。”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在去年发表评论,提醒严防利用冒用领导旗号谋私者。
骗子必须依法惩处,但为何屡有党员干部在此种骗术面前“中招”更当深思。文章进一步反思,一些党员干部轻易受骗,看似警惕心不够、分辨意识不强,背后实际上是私心杂念作祟,有着攀高枝的心理。一旦遇上有人打着高级干部或其亲属旗号,就想着“搭天线”“抱大腿”,视其为结交领导干部、拓展人脉资源的机会,拿公权做人情,希望领导干部会“投桃报李”,换得个人好处。
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规定:禁止利用职权或影响力为家属亲友谋求特殊照顾,禁止领导干部家属亲友插手领导干部职权范围内的工作、插手人事安排。
“破除对圈子、关系网的迷恋,莫为一些华丽名头所吓住,也莫贪恋不正当的灰色利益。”
严格按制度行使公权力,这才能铲除相关骗子行骗的土壤和空间。
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综合自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新京报、资阳警情、资阳警方
编辑 柴畅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