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拼多多的成长启示-亿软阁软件圈


拼多多的成长启示

化用一句恶俗的广告语,拼多多是一家神奇的公司。成立不到三年,就敲响了纳斯达克的钟声,市值一度超过300亿美金,逼近京东——曾经的互联网第四级。

序·一骑出重关

2018年7月26日晚,拼多多在上海和纽约两地同时敲钟,以股票代码“PDD”在纳斯达克上市。自2015年9月产品上线到登陆纳斯达克,用时2年11个月,拼多多刷新了中国互联网企业最快上市纪录

在此前的国内电商市场,阿里和京东分列伯仲,唯品会、苏宁易购、当当网等序列其后。表面上看电商格局已定,而就在此时,拼多多轻骑突围,搅动了一江春水。

根据券商整理的拼多多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感受下其速度与激情。


拼多多的成长启示

平台 GMV达到1400亿元,阿里用了10年,京东16年,拼多多只用了2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而且,拼多多仍在高速成长中。最新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Q2拼多多营收72.9亿元,同比增长169%。同期阿里42%,京东22.9%。

总体看,影响拼多多成功的因素有很多,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点:

1)以拼团裂变模式收割微信新增用户的电商红利,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商品流推荐机制。

2)承接(曾经的)淘宝卖家,同时扶持拼工厂进行C2M反向定制,快速搭建起供应链。

一、需求端:微信新增用户带来巨大电商红利,拼多多以拼团裂变策略攫取新用户的网购“一血”

拼多多的用户爆发期集中在2015年底至2018年中期,这也是微信进入下沉市场的主要时期。

根据企鹅智酷整理的腾讯财报数据,2015年底微信月活7亿。


拼多多的成长启示

2018年6月增长到9.3亿(QuestMobile数据),净增2.3亿。同期中国移动互联网新增月活2.41亿。考虑到微信的强工具属性,我们可以大胆假设微信几乎吃掉了所有的移动互联网新增月活。


拼多多的成长启示

由于这部分用户之前从未使用过移动互联网,所以不大可能是手机淘宝或者京东的用户。对移动电商来说,这是一片待开垦的处女地。

淘宝注意到这部分人群了吗?可能有,也可能没有。但无论怎样,它都无可奈何,因为这部分用户沉淀在微信体系内,阿里无法染指。

京东和唯品会呢?都是腾讯系,在微信里面也有服务号,但模板消息发送方式触达不了未关注人群。

拼多多则通过社交拼团,率先裂变触达微信新增用户,拿下他们的网购“一血”,从而占领用户心智。


拼多多的成长启示

这种方式的获客成本远低于传统电商。一方面是利用了病毒式传播带来的免费流量,另一个深层原因则是在竞对触及不到的增量市场施展拳脚,比在存量市场上拼刺刀省力多了。去年我问过身边的朋友是否知道拼多多,多数答案是知道,但从来不用,因为觉得不靠谱。他们平时主要通过京东、淘宝、网易考拉购物,路径依赖已经养成。由此观之,从传统电商虎口夺食,太难了。

在看似红海的市场里找到蓝海机会,体现了创始人的眼光拼多多掌门人黄峥曾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现在手机的电池消耗量有50%被微信消耗掉,而京东淘宝的搜索型交易超过80%,这个不对等产生了巨大的落差。黄峥认为这个落差中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机会。

在黄峥看来,电商三要素“人”、“货”、“场”正在经历新的重构,从传统的“人找货”变成“货找人”。这是拼多多商业模式的逻辑起点

二、供给端:承接淘宝卖家,扶持拼工厂,快速搭建起供应链

颇让人意外是:拼多多一路高歌猛进,竟然没遭遇阿里、京东在供给侧的围剿。生生在巨头眼皮子底下茁壮成长,且被有意无意忽视,这在国内互联网行业极为罕见。

那么,此时的阿里和京东在忙些什么呢?

我们需要把目光暂时从拼多多身上转移,投向更广阔的电商竞争格局。2016年,以网易严选为代表的精品电商引爆了消费升级的概念,小米、淘宝都开始上线自己的精品电商平台。京东拼多多更是不屑一顾。根据36氪的一篇文章,刘强东曾在内部说:拼多多不过是流量端的奇技淫巧,零售的核心依然是供应链和物流。


拼多多的成长启示

刘强东这话只说对了一半,供应链确实是零售的核心。但他忽视了流量端对供应链的反向控制力,以及物流在这个时代不再是排他性的竞争利器了——顺丰德邦和四通一达等早已拉平了中国快递行业。

回到拼多多。凭借巨大的流量入口,拼多多成功吸引了众多卖家的眼球。淘宝打假、去低端化的举措无形中为其推波助澜,仅在2016年淘宝就一键下线了24万个商家。此外,作为“爆款”主阵地的淘宝,早已不再对19.9块以下的商品进行流量扶持。淘宝卖家亟需新的生路。

拼多多向他们敞开了大门。不仅“成建制地接收”(梁宁语)淘宝卖家,而且还推出“免费上首页、免佣金”的策略,这对商家的吸引力极大。要知道,2015年卖家运营淘宝/天猫店的各类费用占到商品价格的30%。

当然,拼多多的免费也是有条件的。一是价格要低于淘宝甚至阿里巴巴,二是包邮。然而商家仍对此趋之若鹜,因为他们早已明白电商行业的铁律:小亏是亏,大亏稳赚

有赞创始人白鸦2017底在朋友圈如是说:“十几年来,淘宝培养了一批人,他们把‘流量’玩的炉火纯青,很能走货,他们有很多几十人的小公司,月赚百万。这些土豪大哥一直是我等崇拜的对象。最近两周,他们真的全都到微信了,全都开始玩小程序了。9.9又重返辉煌了,1分钱抽奖继续辉煌,三级淘客群重新火爆… …”

拼多多并不满足于此。搭建起基础供应链之后,拼多多又开始扶持拼工厂。通过C2M模式,将顾客和厂商直接对接,缩短中间渠道,实现顾客需求和产品销售的精准匹配。以爆款产品可心柔“竹浆本色”为例,拼多多通过平台消费数据分析,发现纸巾类产品用户看重的是性价比,对纸巾的尺寸规格并不是很在意,于是设计出了“100抽x28包/箱”的小规格抽纸,结果一炮走红。


拼多多的成长启示

2017年12月,拼多多推出“新品牌计划”,将扶持1000家“拼工厂”。基于平台数据赋能B端商家,反向改造供应链,将会是拼多多未来主要的战略方向。

去年8月我研究了拼多多的商业模式,当时很震撼。不得不慨叹这是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商业活动的周期明显在加快。纵观拼多多的发展历程,其最大幸运是在微信下沉这一大风口捕捉到了机会,乘势而起。那么,拼多多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

启示:用户底层需求不变,而技术常新,当技术迭代引发基础设施变动时,用户深层需求和行业现状之间会出现短暂的Gap,其中往往蕴藏着巨大的机会。

拼多多上市引发了诸多争议,不少媒体人以为,拼多多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消费降级。对此,我不敢苟同。

古话说得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其实哪有人愿意消费降级。我甚至认为消费降级是个伪概念。

尽管宏观经济形势不如从前那般烈火烹油,但每年6.6%左右的GDP增长率在全球范围内也是高增长了。整体上国内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所以不大可能大范围消费降级。在这点上,黄铮比大多数观察家都理解得更深刻,他说“消费升级不是让上海人去过巴黎人的生活,而是让安徽安庆的人有厨房纸用、有好水果吃”。

相对消费降级,我更认同消费分级。曾几何时,国内三四线城市及以下市场充斥着假货和山寨品,假货产业链中的各级分销商赚得不亦乐乎。但他们没有top down的思维,且分散化经营,没那么引人注目。彼时网络也不发达,精英们的视线集中在大洋彼岸和国内一二线城市,没有意识到这种分层。近十年移动互联网发展迅猛,一二线城市红利基本挖掘殆尽,部分精英才开始把目光投向下沉市场。而互联网天然能够聚积流量,下沉市场一旦爆发,其攻城略地者如快手、拼多多等黑马,才会进入到精英们尤其是媒体人的视野,惊诧之余便冠以消费降低的概念,其实是没看到消费分级的本质。

拼多多并没有什么神奇的魔法。它只是满足了人们最基本的购物需求,即以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好品质的产品。微信的全民普及,给了所有人网购的触点,在购物需求上,下沉市场用户别无二致,拼多多通用社交拼团抓住了这波红利。

此外,我认为拼多多很大程度上类似今日头条。它们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个性化推荐的方法,头条是信息流,拼多多是商品流。

不同行业的英雄所见如此一致,背后当有更为本质的深层原因。

当互联网从PC时代进入移动时代,一个显著的变化是搜索远不如以前那么好用了。毕竟要先点开一个小小的搜索框,还要用九宫格输入想找的商品,这个操作比较反人性,对下沉市场的用户来说更不友好(一些用户可能不大会操作智能手机)。今日头条通过算法推荐,节省了人们的搜索时间,直接给用户推荐感兴趣的内容。这是符合移动端发展规律的。拼多多也一样,只不过利用了更为简单的社会法则——物以类聚,人以群分。通过拼团识别出相似特征的用户,为他们节省了搜索的精力和时间,让产品自动来匹配,这就是黄铮所说的“货找人”。有了前期的数据积淀,拼多多可以更好地训练推荐算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推荐”。

黄铮在接受一财记者采访时表示,“拼多多的终极定位就是针对不同的人群做不同的costco”。而costco模式的精髓,就是通过分析会员购买记录和需求特征,给他们提供最可能需要的产品,节省用户搜索时间和精力。这对SKU数量是有要求的。对比沃尔玛的 4万+SKU,costco的只有约4千个活跃SKU,且全都是围绕美国典型中产家庭需求做的选品。由此可推测,拼多多SKU大概率也会走“严选”模式。

从国内移动互联网的产业格局来看,用户最刚性的基本需求,比如社交(微信)、购物(淘宝)、获取信息(百度/头条)、吃喝玩乐(美团点评)等均已由先行者满足;较深层次的需求,比如认同感、炫耀感等,正在以种种隐蔽的方式进行,只有敏感且善于观察的创业者才能捕捉到。我曾经研究过小镇青年,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快手忠实用户,因为快手给了他们自我展示的舞台(具体可参考:<翻手成风云:小镇青年崛起,文娱市场变天>)。猎豹移动CEO傅盛也提到,他做可牛影像,无论如何就是干不过美图秀秀,因为可牛的产品逻辑是让照片更清晰,而美图则是更不清晰(尤其是脸部),而且点一下就能把眼睛加大,再点一下皮肤更白皙。其实这就是美图抓住了用户形象管理的底层需求,而不是傅盛所认为的“更清晰的照片”。

在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满足用户深层需求的场景和产品将会更加丰富,比如keep、百词斩、唱吧、全民K歌、微信读书等产品。微信朋友圈的出现,改变了互联网的生态环境,也影响了许多公司的商业模式。在PC互联网时代,企业通过关键字投放、搜索引擎优化等方法获取新用户。但到了移动互联网尤其是微信互联网时代,朋友圈占据了人们手机上网的大部分时间,而朋友圈的本质是熟人广场。这样具备分享属性的产品就更容易进入用户视线,低成本获取流量。而这些产品之所以能够被用户自发分享,就是因为满足了用户的某些深层心理需求,比如上面提到的形象管理。

拼多多的未来之路

作为分析师,忍不住要推演下拼多多的未来发展路径,套用最符合国情的“三步走”战略,可以将拼多多的未来发展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拼多多满足下沉市场用户需求的能力,还可以大幅提升,这需要升级供应链和推荐算法。在国内制造业产能过剩、话语权较弱的大背景下,电商巨头改造供应链有天然优势;目前网易严选已经跑通了这条路,相信拼得多也可以。至于算法,考虑到黄峥的技术出身背景,以及拼多多在技术工程师员工上的投入(公司过半数员工是工程师),再加上电商大数据和应用场景的天然优势,其推荐算法必然会不断优化。

第二阶段,拼多多的目光不只在下沉市场,一二线城市将是下一个主战场。目前拼多多已经上线了品牌馆,且在公司形象宣传上不吝投入。北京小区电梯里一度充斥着拼多多的视频广告,魔性的“拼多多拼多多,拼得多,省得多”几乎成了神曲。另外,黄铮直言costco是拼多多的终极定位,而costco主要服务对象是美国的中产阶级,且对其实行会员制。对拼多多来说,农村包围城市,已是弦上之弓;而在APP中开通“省钱月卡”的入口,则可视为其推广会员制的前奏。

第三阶段,拼多多的最广大用户群体来说,未被满足的刚性需求是消费金融甚至网贷,拼多多有可能从中分一杯羹。由于下沉市场用户大多没有进入央行的征信记录,难以通过常规路径享受金融服务。这反而成为拼多多的巨大优势,因为它可以根据用户的消费记录计算其履约能力,实现下沉市场的普惠金融。诚然,做金融需要牌照,但上帝往往更关照强者,马太效应,赢者通吃,相信牌照不会是无法逾越的关卡。

移动互联网大浪将尽,5G和人工智能已在路上。乾坤未定,鸿蒙初开;知“道”者,皆黑马。


杨大侠:北大管理学硕士,行业分析师。读有字书、无字书,游历而求索,探究智慧和人性所能达到的高度。


拼多多的成长启示

<

打赏
这些信息可能会帮助到你: 加盟代理 | 软件问题答疑 | 网站装修推广 | 下单商城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拼多多的成长启示-亿软阁软件圈》
文章链接:https://dk.tkcdk.cn/15274.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资源和软件均来自于互联网渠道,只整合营销类软件-简单趣味娱乐软件其他危害社会软件客户绕行-免开尊口共同打造健康营销-绿色的微商环境
请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合理使用,本站一切资源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不妥之处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删除,敬请谅解!
投诉侵权邮箱:520lab@2018lab.club 或联系QQ:321679717
分享到: 更多 (0)

亿软阁微营销 更专业 更方便

联系我们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